安顺市平坝区农业历史悠久,农耕文化繁荣,自古以来便是肥沃之地,被人们称之为“黔中粮仓”。清朝时期,平坝地区所产的米作为“朝廷贡米”上贡,“平坝大米”也因产于平坝而得名。早在2004年,安顺市平坝区人民政府就将稻米确定为农业主导产业。“平坝大米”地理标志规模24万余亩,2019年,“平坝大米”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,地区内有贵州省一粒米业有限公司、昊禹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享有“平坝大米农产品地理标志公用品牌使用授权”,保护面积16278公顷,年产量12.46万吨,产值达到3.8亿元以上。
图为工作人员前往安顺平坝昊禹米业实地调研。
播撒“及时雨” 助力夏季播种无忧
农历4-5月,正是南方水稻播种的季节,在安顺市平坝区,一亩亩稻田、一台台农具、一群群农忙时节的人,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夏种图景。“今年我们的稻谷开发了新品种,亩产量和质量估计都能提升,800斤/亩应该没有问题。”贵州省一粒米有限公司法人杨勇介绍。
图为安顺平坝昊禹米业稻谷长势喜人。
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绿色农业市场需求,企业在前期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厂房。此外,今年稻谷价格上涨,订单量增加,导致企业下游应收账款周期较长,资金周转面临较大的压力。面对仓库中堆积的大量秧苗,杨勇感到有些一筹莫展。工行贵州安顺分行在获悉相关情况后,立即安排专人对接,为企业制定乡村振兴普惠授信融资方案,核定1000万元授信总量并迅速放款。三年期的流动资金贷款,让企业绿油油的稻谷种子终于种下了“田间地头”。
“贷”动产业振兴 让平坝大米走上更多的餐桌
近年来,工行贵州安顺分行积极开展金融助力春耕夏种秋收行动,组织摸排辖内种植养殖大户、地标产品经销商等金融需求,先后为高标准蔬菜项目、一粒米、昊禹米业等企业投放贷款2.2亿元,以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为绿色金融落地播撒“及时雨”,为区域建成粮油、蔬菜产业集群,有效推进大米、茶叶等产品生产标准化、产品特色化、身份标识化、全程数字化水平提供了金融力量。
图为安顺平坝昊禹米业高空观看场景。
据了解,目前,工行贵州安顺分行支持的重要大米企业的“昊禹·稻花乡里”作为农旅融合产业项目之一正式运营。企业通过“企业+优质米基地+农户+标准化”的产业化服务体系,实现产前物资供应、产中技术服务、产后收购加工一条龙。在金融活水的润泽下,平坝大米的知名度不断提升,广销千里,一片片乡村振兴的“良田”正在不断壮大,一、二、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正在金融的力量下持续推进。